最近教育部给中小学减负是从啥时开始的
实际上我国最早减负教育是在1955年,1955年的7月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减轻中,小学校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明确提出,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近几年存在的一个问题。1954年秋季以后,在部分地区和部分学校这个问题更严重。学生的负担重,家长和老师的负担更重。
教育部回应为中小学生减负
1️⃣减负政策核心:打破"唯分数论"
教育部明确表示,减负的关键在于优化教育评价体系,不再单纯以成绩衡量学生能力,要求各地学校减少机械性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控制作业总量,确保学生有充足睡眠和自主活动时间。
2️⃣考试改革:降低频率与压力
取消小学低年级统考,初中阶段考试次数每学期不超过2次,强调禁止公开学生成绩排名,避免制造焦虑,同时推动"等级评价"替代分数制,用"ABC"等模糊分级弱化竞争感。
3️⃣整顿校外培训:回归校园主阵地
针对"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教育部严查超前教学、超纲培训,要求培训机构不得布置课后作业。晚8:30后禁止线上授课,保障学生休息权益,引导家长理性看待补习。
4️⃣课后服务升级:解决"三点半难题"
全国推行免费课后延时服务,覆盖作业辅导、体育艺术等活动,北京、上海等地试点"5+2"模式(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既缓解家长接娃压力,又减少课外班依赖。
5️⃣教材与课程"瘦身":突出核心素养
修订后的教材删减重复、超纲内容,语文增加传统文化比例,数学强化生活应用,劳动课正式成为独立课程,要求中小学生每周参与家务、社会实践,培养综合能力。
6️⃣家长沟通机制:缓解教育焦虑
教育部呼吁家长避免盲目报班攀比,将通过家长学校、社区讲座等方式普及科学教育理念,特别强调严控微信群里布置作业,禁止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明确家校责任边界。
(全文共347字)
相关问题解答
以下是4个根据标题设计的口语化问答,结合了教育部近年来的减负政策背景:
1、“教育部说要给中小学生减负,这事儿到底啥时候开始的啊?”
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那会儿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也叫“减负三十条”),明确要求控制作业量、规范校外培训,后来2021年“双减”政策(减轻作业+校外培训负担)更是猛推了一波,现在各地学校还在陆续落实呢。
2、“减负减了这么多年,为啥孩子作业还是那么多?”
哎,这事儿确实有“反复”,教育部自己也说过,减负是长期工程,有的学校怕成绩下滑就“阳奉阴违”,不过现在管得更严了!比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还有举报电话监督,如果你家娃作业超标,可以直接向教育局反馈!
3、“减负是不是等于躺平?升学压力咋办?”
教育部回应过:减负不是不学习,是反对“无效内卷”!比如减少机械抄写作业,改成实践类任务;取缔超纲超难的校外培训,同时也在推进中考改革、增加高中学位,从根儿上缓解焦虑,但说实话,家长心态也得调整——毕竟政策落地需要时间嘛。
4、“最近又有新政策吗?会不会越减越累?”
2023年教育部还发了通知,强调“课后服务”要高质量(比如开兴趣班、辅导作业),避免变成“变相补课”,另外严查隐形变异学科培训(比如家政私教),效果嘛…有的家长觉得轻松了,也有人偷偷卷,关键看执行力度!
(注:答案参考了教育部官网及新华社等权威报道,时间节点和具体措施需以最新政策为准哦~)
本文来自作者[奉子轩]投稿,不代表正上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nzscn.cn/shcs/202505-15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正上号的签约作者“奉子轩”
本文概览:最近教育部给中小学减负是从啥时开始的实际上我国最早减负教育是在1955年,1955年的7月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减轻中,小学校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明确提出,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近几...
文章不错《最近教育部给中小学减负是从啥时开始的 教育部回应为中小学生减负》内容很有帮助